当寿光城投体育中心的草皮在夏夜泛起荧光,当非遗手艺人的指尖与足球擦出火花,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在潍坊上演。2025 年潍坊市足球超级杯赛(V 超)以 “体育 + 文旅” 的创新模式,将绿茵竞技、非遗技艺与寿光味道编织成夏日最耀眼的文化图景。
一、绿茵场上的非遗盛宴:指尖技艺与足球激情的碰撞
V 超的魅力,在于让体育场成为 “潍坊文化总动员” 的舞台。当寿光队球员孟令新(白天在蔬菜大棚劳作的老农)上演 “大四喜” 时,场边的非遗展区同样热闹非凡:高密剪纸艺人用红纸勾勒出球员凌空抽射的英姿,寒亭风筝匠人现场放飞巨型足球造型风筝,单日售出 2000 只。寿光本地的非遗项目更是大放异彩 —— 葫芦雕刻传承人李祥将《齐民要术》中的农耕场景刻在葫芦上,再绘以足球元素,成为球迷争相收藏的纪念品;草碾子草编技艺传承人用麦秆编织出绿茵场模型,细致到连球员跑动的轨迹都清晰可见。
赛事组委会巧妙设计动线,让非遗体验与观赛动线无缝衔接:球迷在中场休息时,可亲手制作葫芦烙画、核雕,或参与草编工坊,将自己的创意融入传统技艺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昌邑球员赛后展示的丝绸织造技艺,竟让对手球迷当场下单定制球服纹样。这种 “看球赛送文化课” 的设计,让 V 超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。

二、寿光味道点燃味蕾:从《齐民要术》到舌尖狂欢
V 超的赛场外,是一场 “县域美食 PK 赛” 的狂欢。安丘大桃与昌乐西瓜的摊位前挤满比拼销量的球迷,诸城烧烤摊的烟火气混着寿光羊口咸蟹子的鲜香,弥漫在体育场周边。最引人注目的当属 “齐民大宴” 主题美食区 ——200 余款菜点直接溯源《齐民要术》,如古法烤制的 “炙豚”(烤乳猪)、用鹅卵石烙制的石子烤馍,以及融合现代低温腌制技术的一卤鲜鲈鱼。现场更有非遗传承人杜夕平亲自示范王高虎头鸡的制作:将鸡肉挂糊油炸至金黄如虎头,外脆里嫩的口感让食客们惊叹 “这就是《齐民要术》里的味道”。
现代农业与传统美食的结合同样亮眼: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设置的展位上,口感番茄、奶油黄瓜等新品种与古法腌制的羊口老咸菜、蚂蚱酱同框展示,让球迷在品尝新鲜果蔬的同时,感受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。赛事首周,仅奥体商圈的鸡蛋煎饼就卖脱销,带动周边经济超 2200 万元。
三、传统与现代的碰撞:草根足球的文化觉醒
V 超的 480 名球员来自各行各业:汽车销售员赵宗凯白天跑业务,晚上练传球;交警马斌换上制服是疏堵保畅的守护者,穿上球衣则是后防线上的铁闸。这种草根参与让赛事充满烟火气 —— 山东金钻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组织 30 名员工组成方阵,挥舞厂旗为球队助威;潍城队队长武浩然(曾效力中超)进球后,全队指向天空,致敬潍坊籍援非牺牲医生张军桥,这一动作引发看台三万人齐声呐喊。
政府、企业与市民的三方联动,让 V 超成为城市治理的典范。寿光市政府协调学校、企业开放训练场地,企业跳出 “赞助即广告” 思维,将赛事视为品牌与城市共生的契机 ——30 余家本地企业争相赞助,从烧烤店到海参铺,都在 V 超的流量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。市民则自发创作助威短视频、组织啦啦队,如退伍军人组成的 “寿光绿茵战歌” 啦啦队,每天下午 4 点就到场排练击鼓节奏。
四、夏日狂欢的背后:从现象级赛事到城市 IP
V 超的火爆,折射出寿光乃至潍坊的文化自信。赛事不仅带动全市业余足球队数量增长 40%,更衍生出 “足球 + 非遗” 研学游、县域文化交流赛等新项目。7 月同期举办的巨淀湖《快乐向前冲》赛道活动,将水世界、露营、音乐节与赛事联动,形成 “白天闯关玩水,晚上看球狂欢” 的全天候体验。这种 “90 分钟赛事 + 24 小时消费链” 的模式,让 V 超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的引擎 —— 寒亭赛场变身特产直播基地,奎文区推出 “球迷优惠券”,潍城区开发的 “潍象宝宝” 文创盲盒首日售罄。
正如球迷张伟东在社交媒体所写:“当剪纸的镂空花纹映着进球的光影,当《齐民要术》的香气混着草皮的清香,这就是潍坊的夏天,这就是我们的 V 超!” 这场始于足球的狂欢,乐鱼网下载终将沉淀为城市的文化肌理,让传统与现代在碰撞中绽放新的生命力。